资产划转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内部审批程序
处置计划需要经过内部审批程序,确保各级管理层的支持和决策。这可能涉及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决策者的批准。
资产评估
对需要处置的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市场价值、报废价值或转让价值。这通常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第三方鉴定来进行。
外部审批程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国有资产处置可能需要经过外部审批程序。这可能涉及到政府部门、审计机构或其他监管机构的批准或备案。
形成决议
确定转让方主体,依据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确定。如果转让标的物是企业有形资产,则企业本身为转让方;如果转让标的物是企业股权,则企业的投资方即股东为转让方。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这一环节属于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即制定的资产转让方案需经不同企业的不同决策层审议。
主管部门审批
必须将企业的转让方案形成的决议报经主管部门审批。这一环节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转让事项的首次审批,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资产转让决议的审核。
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
清产核资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其中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资产。财务审计由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包括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
公告
评估之后公告,公告之后选择受让方。
选择受让方
根据公告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受让方。
签订合同
选择受让方后,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在此期间,交易双方不得以交易期间企业经营性损益等理由对已达成的交易条件和交易价格进行调整。
产权变更登记
产权交接由出让方、受让方、产权交易机构等单位共同派员参加,并据实填写《产权交接清单》。产权交接手续应在合同签订生效后及时办理。产权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后,转让双方凭产权转让凭证和转让合同按国家有关规定到财政、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土地管理、房产、劳动等有关部门分别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
办理产权转移
根据确定的处置方式,进行相应的资产转移和处置程序。这可能涉及到合同签订、交接手续、过户手续、合规程序等。
处置结果报告
完成资产处置后,应编制处置结果报告,记录实际处置的情况和结果。这有助于追踪和记录资产处置的过程和结果。
建议:
资产划转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建议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所有步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以确保划转的顺利进行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