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草案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编制阶段
新预算年度开始之前,预算管理部门确定财政支出总额,并按部门分配初步的分配方案。
各支出部门对初步方案提供反馈后,预算管理部门会根据这些反馈调整并编制预算草案。
经过多次往返修正与反馈,最终形成预算草案,并进入审批阶段。
审批阶段
立法机关首先审定预算的总体规模。
由专门的委员会对预算草案进行逐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一旦立法机关批准,这些草案便成为正式的财政预算,具备法律效力。
执行阶段
各收入机关依法确保及时且足额完成财政收入计划。
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对政府部门进行拨款。
各职能部门则根据拨款执行相应的政府职能。
决算阶段
预算年度结束后,各职能部门和预算单位需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编制决算报告。
这些报告由预算管理部门汇总,提交给立法机关进行审计和审批。
在整个预算的形成与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预算的编制、预算拨款的发放以及预算的监督管理,是政府职能机构的核心。
建议:
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立法机关的审批是预算草案成为正式财政预算的关键环节,应确保审查的严谨性和透明度。
预算执行和决算阶段应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