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执法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立案
案件来源包括巡查发现、群众举报、上级交办或其他部门移送等。
立案条件及法律依据是城管执法人员初步判断存在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且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有明确的违法主体和违法事实时,应当立案。
调查取证
调查方式包括现场检查、询问当事人及证人、收集书证、物证等证据。
需要至少2名执法人员到场执法,亮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进行口头询问,收集证据,并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审核
案件调查结束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
告知
告知当事人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
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陈述、申辩、听证等。
听取陈述申辩或听证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必要时举行听证会。
作出处罚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包括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等内容。
执行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需要依法执行,包括收缴罚款、暂扣工具或物品等。
结案
执法程序完成后,进行结案,将案件相关资料归档。
此外,对于重大或复杂的案件,还需要进行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确保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建议:
城管执法部门应严格按照上述程序进行执法,确保执法公正、合法。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
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执法过程中享有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