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是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旨在获取审计证据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审计程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
审计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确认内部控制
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审计程序。
收集审计证据
根据审计程序设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收集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相关的审计证据。
评价审计证据
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报告审计结果
将审计结果整理成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股东等相关方面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计划的制定
制定审计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分配审计人员和资源、制定工作时间表等。
内部控制评价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或不足,从而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方向。
审计证据的分析和评价
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和适用性,从而形成审计意见的依据。
审计调整和纠错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存在错误或不足之处,提出审计调整和纠错建议。
审计报告的编制
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表达审计意见和结论,向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保证。
审计风险的分析和应对
分析审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完整性。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审计程序的完整内容,确保审计师能够有效地执行审计任务,并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