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环节:
接警出动
受理报警要迅速、准确,询问清楚事故(事件)相关情况。
根据报警情况集中调集所需的人员、装备,视情况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相关联动力量参与。
消防救援队伍根据预案调动力量,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作战力量编成。
侦察检测
通过侦察检测,掌握灾害事故的特性、规模、危险程度,确定不同区域的危险等级。
查明遇难、受伤、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施救疏散路线。
查明贵重物资设备的位置、数量,了解灾害事故(事件)现场及其周边的道路、水源、建(构)筑物结构以及电力、通信、气象等情况。
设置警戒
根据灾害事故(事件)类型,及时启动辅助决策系统,视情邀请专家参与研判分析,并依据侦检结果,科学、合理地确定警戒区域。
明确交通管制需求,提请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一发布,由公安部门或武警部队负责实施。
必要时采取禁火、疏散一定区域内的人、车、物,确保现场安全和应急救援行动有序开展。
安全防护
选择最佳路线,尽量在靠近事故地带且便于装备随时取用的位置停靠车辆。
开启警灯或反光箭头的警示车辆停放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提醒后续车流前方发生了事故。
沿人行道边缘放置锥形桶,对事故现场进行完全警戒。
在事故车辆周边设立内围与外围警戒线,在车辆周围设立工作区,设立工具暂存区域和碎片堆。
根据事故的规模和现场道路情况,使用警示标志、路障等设备封锁足够范围的区域,避免其他车辆干扰救援行动引发二次事故。
人员抢救
确定事故车辆内伤员的数量、状况、所处位置及周边环境,使用颈托、夹板等救护装备固定伤员身体,并及时采取包扎伤口、紧急供氧等医疗措施。
通过破拆、顶撑、牵引等技术,创造救援切入点,采取剪切车门、移除车顶、座椅等措施全面打开救援通道。
将伤员从事故车辆中挪移出来时,应尽量使伤员身体保持伸直状态,减少脊柱及盆骨的转动,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排除险情
根据灾害事故(事件)的类型和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可能涉及使用泡沫消防车对泄漏燃油进行覆盖,防止起火等措施。
清场撤离
当救援任务完成后,各救援队伍应撤离现场,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救援情况。
对救援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以便今后的救援工作更加高效、科学、安全。
信息发布
及时向公众发布救援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恐慌和误解。
这些程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