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奏章的程序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但大体流程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呈送与汇总
各机构的章奏首先由通政使司汇总,然后呈送给皇帝。
内阁票拟
在明朝,奏折先送到内阁,由内阁大臣提出处理意见,写在一张纸上并贴在奏章上面,这称为“票拟”。
批红
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在明朝中后期,这一工作往往由司礼监的太监代笔。
检查与下发
批红后的奏章会下发到六科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再发送给相关机构办理。
留中
在明朝万历中后期,神宗怠政时,会对臣下章奏搁置不理,既不送内阁票拟,也不给批红下发,这种情况被称为“留中”。
密折
清朝时期存在密折制度,密折是官员上奏皇帝的重要文书,涉及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审阅,其他人无权查看。
分类处理
皇帝对奏章的批复意见会根据事情的性质进行分类处理。一般事务报告,皇帝可能只扫一眼大意;涉及重大问题或军政大事,则需要认真阅读和思考,必要时召集大臣讨论和决策。
这些程序体现了皇帝对奏章处理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朝代在行政和监察制度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