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常见的审计程序包括以下几种:
检查: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记录、文件或实物资产进行审查,以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业务的合规性以及资产的真实性。
观察:
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以了解业务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
询问:
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或外部相关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他们的答复进行评价。
函证:
审计人员直接向第三方发函,以获取书面答复作为审计证据,核实重要信息如银行存款余额、应收账款金额等。
重新计算: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一些重要数据重新计算,以验证其准确性,发现计算错误导致的财务数据偏差。
重新执行:
审计人员重新独立执行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内部控制程序,以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分析程序:
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风险评估与计划:
审计人员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分析可能影响组织目标的风险,并据此确定审计资源的优先分配和审计程序。
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应对风险,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评估与结论:
审计人员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并确定审计报告的内容和结论。
审计计划: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项目组织实施等。
审计准备:
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并提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证明材料,并编写审计日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终结:
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并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这些程序共同构成了审计工作的完整流程,旨在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