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
审计程序的设计旨在实现审计目标,确保审计人员能够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来评估被审计主体的财务报表。
独立性:
审计程序应独立于被审计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地执行审计工作。
系统性:
审计程序应是有条不紊、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
综合性:
审计程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主体的财务状况、风险因素和内部控制情况,以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适度性:
审计程序应根据被审计主体的规模、性质和复杂性进行调整,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适度性和有效性。
规范性:
审计程序通常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七种类型,这些程序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和情境下应用。
风险评估:
审计程序应包括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符合性测试,以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重大错报风险。
证据收集:
审计程序应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报告撰写:
审计程序最终应包括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
一致性:
不同企业的审计程序在结构、步骤和形式上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审计质量和可比性。
这些共性特征确保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使得审计结果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被审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