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编译程序,通常指的是 编译程序的执行过程,即将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格式目标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运行目标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词法分析:
将源程序分解成一系列的标记(tokens),这些标记是语言的基本元素,如关键字、变量名、操作符等。
语法分析:
根据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将标记组织成语法结构,如表达式、语句等。
语义检查:
检查源程序的语义是否正确,例如类型是否匹配、变量是否已声明等。
中间代码生成:
生成中间表示(Intermediate Code),通常为汇编语言或中间代码,便于后续优化。
代码优化:
对生成的中间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目标代码生成:
将中间代码转换成目标机器语言的代码。
链接:
将目标代码与库文件链接,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加载和执行:
将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并由操作系统执行。
在编译型语言中,如C、C++,程序需要先经过编译过程,将源代码转换成机器语言的可执行文件,然后再运行这个可执行文件。而在解释型语言中,如Python,程序则直接逐行解释执行。
因此,跑编译程序不仅仅是编译过程本身,还包括了编译后的目标程序在计算机上的运行过程。这个过程是程序从源代码到可执行文件,再到最终输出结果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