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诉状后,法院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立案审查:
法院收到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后,会进行立案审查。审查内容包括起诉状的格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属于该法院管辖等。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受理案件,并通知原告缴纳诉讼费。
缴纳诉讼费:
原告在收到缴费通知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诉讼费,否则可能按撤诉处理。
送达传票和起诉状副本:
法院立案后,会将起诉状副本和开庭传票送达给被告,通知被告应诉。
被告答辩: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答辩,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及相关证据。
证据交换(可能有):
如果案件较为复杂,法院可能会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以便双方了解对方掌握的证据。
开庭审理:
法院会按照传票上的时间和地点开庭审理案件。在庭审中,双方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
调解(可能有):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可能会主持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判决:
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上诉(如果不服判决):
如果一方或双方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执行(如果胜诉方申请):
如果判决生效后,败诉方未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建议: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建议积极收集并整理证据,按照法院的通知准时参加庭审,并在庭审期间严格遵守庭审纪律,进行举证、质证以及发表辩论意见等诉讼行为。如果有新的事实或证据,应及时向法院提出。如果双方有和解的意向,可以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由法院制作调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