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箔的检测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厚度测定
使用取样器取100cm²有代表性的试样。
用丙酮或其他溶剂擦拭试样以去除油污。
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试样,并记录其质量W。
根据公式计算试样的厚度T,公式为:T = (W × A) / D,其中A为试样面积(cm²),D为铝及铝合金的密度(g/cm³)。
针孔检测
截取不小于检验面尺寸的铝箔。
双合铝箔暗面对着观察者,对可见针孔进行计数。
针孔尺寸可采用10倍至20倍的直尺式放大镜或立式显微镜进行测量。
以三片试样的测试成果的平均值作为针孔检测值。
粘附性测定
测试前首先除掉箔卷外面1mm厚的箔材。
将外层铝箔展开,测定其自重自然展开所需的最小下垂长度值L。
表面润湿张力测试
配制特定的试液(如甲酰胺、乙二醇乙醚和蒸馏水)。
用棉球蘸取试液在铝箔表面不超过600mm²的面积上刷试。
若膜保持2秒不破裂成小液滴,则选择下一序号(表面张力大)的试液刷试,直到试液在铝箔表面裂成小液滴为止。
前一序号试液对应的表面润湿张力即为被检铝箔的润湿张力值。
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铝箔表面应洁净、平整、涂层均匀。
文字、图案印刷应正确、清晰、牢固。
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检查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铝箔的厚度、宽度和长度。
测量结果应与产品标准进行比较,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针孔度检查
使用剪刀、尺子、针孔检查合等工具。
将试样置于暗处检查针孔,确保针孔数量及直径符合标准要求。
热封性能测试
将试样保护层与铝箔原材叠合,进行热封试验。
热封条件通常为温度200℃、时间1秒。
取出后放冷,观察保护层表面是否无明显粘落。
其他相关测试
进行剥离试验,测量保护层与铝箔之间的剥离力。
进行耐蒸煮试验,观察保护层在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情况。
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铝箔的卫生安全性。
这些检测程序旨在确保铝箔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产品标准和生产要求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