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评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取样
确认茶叶样品的来源,包括种植基地、加工厂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根据审评需求确定样品数量及规格,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在现场进行样品采集,并对样品进行标记,确保可追溯性。
干评
把盘:将茶样放入评茶盘中,双手持样盘的边沿,前后左右顺势回旋转动,使茶叶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不同样次序分布,后反转收拢成馒头状。此后,茶叶可分为上段茶(面装茶)、中段茶(腰档或货肚)、下段茶。在精茶审评时,要查察三档茶拼配比率是否合适切合,平伏匀齐不脱档。
嗅香气:依靠嗅觉鉴识香气。一手拿住审评杯,另一手揭开杯盖,凑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有将鼻部深入杯内凑近叶底以增加嗅感。每次所嗅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秒左右。嗅香气要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嗅香气以55℃最合适,超65℃感觉烫鼻,30℃茶香太低沉。
观察外形: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大小、均匀度等特征,评估其整体质量。对照标准样,先看面张茶,后看中段茶,再看下身茶。看完面张茶后,拨开面张茶放在样匾边沿,再看中段茶,看完后又用手将中段茶拨在一边,再看下身茶。
手触:感受茶叶的重量和水分。手测茶叶水分,判断茶叶的嫩度、整碎度及净度。
湿评
冲泡:取适量茶叶放入审评杯中,以滚沸的开水冲泡。冲泡时间和水温根据茶叶种类而定,一般绿茶使用80-85℃的水温,乌龙茶使用95℃的水温。
沥茶汤:将冲泡后的茶汤沥入审评碗中,确保茶汤完全滤尽。
评汤色:依靠视觉审评茶汤的颜色、透明度及沉淀物情况。汤色是茶叶内含成分溶解在开水中的溶液所表现的色彩。
尝滋味:用口感受茶叶的味道、滋味、润滑度及回甘程度。评估其口感品质。
评叶底:观察冲泡后的茶叶叶底,判断其嫩度、色泽及完整性。
记录与判定
将各项审评结果记录下来,与其他茶叶进行比较和对比,为后续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和指导。
根据审评结果,综合评估茶叶的品质,确定其等级和价格。
茶叶评审程序通过评茶人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判断茶叶的品质好坏,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在名优茶的评比中,当茶样数较多时,还需采用评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