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支撑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评估现场
选择作业点,确定支撑的关键点位。
计算所需支撑材料的数量、规格等。
确定支撑方法
根据危险区域的大小、形状及荷载情况,设计并搭建相应的三维立体支撑。
选择合适的支撑装备器材,如木材、支柱、楔子等。
准备支撑装备
测量并切割顶板、底板、支柱等,确保尺寸和位置准确。
连接支柱与顶板,并在每一根支柱的底部打入楔子,钉上加强板。
实施现场作业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高于180cm的作业做好自我保护。
从外向内边支撑边进入,不可堵住进出路口。
随时警惕余震,找好避震的安全点。
现场器材专人看管,避免误操作引起受伤。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确保所有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齐全。
高于180cm的作业做好自我保护。
不可堵住进出路口,从外向内边支撑边进入。
楔子不可打得过紧,以免改变建筑受力造成二次倒塌。
随时警惕余震,找好避震的安全点。
现场器材专人看管,避免误操作引起受伤。
检查与确认
在关键节点处确保连接紧密可靠。
整体检查整个三维立体支撑结构,确认其能达到预期的支撑、防护效果。
后续救援作业
在确认支撑结构稳固后,开始进行后续的救援作业,如进入内部搜救被困人员、搬运重要物资等。
这些步骤确保了救援支撑程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