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程序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来解决案件或纠纷的程序。以下是需要走司法程序的一些情况:
刑事案件:
当公安机关发现或接到报案后,若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便会立案并进行侦查。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时,将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法院将组织审判并作出判决。
民事纠纷:
当民事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会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将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法院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答辩和质证,最终作出判决。
行政案件: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若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将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离婚案件:
夫妻双方若协议离婚不成,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进行调解,调解无效则进行审理,并最终作出离婚判决。
经济纠纷:
涉及经济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等经济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权利义务关系并判决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或赔偿损失。
劳动争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来说,走司法程序意味着案件或纠纷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或其他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审理和裁决。司法程序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