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孔雀可以采用 自然孵化或 人工孵化两种方式。以下是具体的孵化程序:
自然孵化
选择代孵鸡
选择体型适中、就巢性强的家鸡或乌骨鸡作为代孵鸡。
要求代孵鸡健康,并进行药物驱虫。
准备孵化巢
用竹(柳)筐或纸箱制成孵化巢,内铺松软干草,放置于僻静、光线稍暗处。
控制室内温度在18~25℃,并保持空气新鲜。
种蛋消毒
在孵化前对种蛋进行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浸泡。
孵化过程
将种蛋放入孵化巢中,每天定时翻蛋2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到1小时。
控制孵化室温度在24~27℃,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
在孵化第7、14和21天分别验蛋。
人工孵化
设备准备
使用电孵机,将孵化盘按孔雀蛋尺寸改制。
消毒种蛋与孵化设备。
孵化条件
温度:平面孵化器内温度38.5~39.5℃,立体孵化机内温度37.5~38℃,孵化室内温度维持在24~27℃,出雏期温度下降0.5℃。
湿度: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出雏期最好采用70%,孵化室相对湿度保持65%~70%。
翻蛋:头7天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翻蛋1次,第2周1~2小时翻蛋1次,以后每3小时翻1次蛋。出雏前3天落盘后停止翻蛋。
晾蛋:一般不超温可不晾蛋,中后期每天晾蛋一次,每次3~30分钟。
照蛋
在孵化后第9天和第24天进行照蛋,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
注意事项
消毒:种蛋在入孵前要进行严格消毒,以消灭表皮病毒。
温度和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胚胎正常发育。
翻蛋和晾蛋:定期翻蛋和晾蛋,有助于胚胎均匀受热,提高孵化成功率。
根据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孔雀的孵化。建议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孵化方式,并严格控制孵化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以提高孵化率和雏鸟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