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殡葬程序是什么

时间:2025-01-25 04:09:55 手机游戏

民国时期的殡葬程序较为繁琐,涵盖了从寿终正寝到异常死亡的多种丧葬礼仪。以下是主要的殡葬程序:

寿终正寝

烧倒头纸:为逝者准备,象征告别尘世。

穿寿衣:一般穿单数件,不少于三件,不穿五件。

饯别:家人和亲友为逝者准备的告别仪式。

入殓:将逝者放入棺材中,并放置一些随葬品如钱财、干果等。

设灵堂:在家中或外面搭建灵堂,供奉逝者的灵位。

报丧:通知亲友逝者的死亡时间和葬礼安排。

做道场:请僧道人员进行诵经和超度。

设祭:家人和亲友进行祭拜活动。

掩棺:封闭棺材,准备出殡。

出丧:将棺材从家中抬出,沿途散发纸钱。

入葬:将棺材埋葬在墓地。

烧七:逝者去世后的第七天,家人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

烧百期:逝者去世后的第一百天,进行祭拜活动。

烧周年:逝者去世后的第一周年,进行祭拜活动。

异常死亡

凶死、在外死亡、未成年死亡、恶疾死亡:这些死亡的丧葬程序及形式各异,但均不准入中堂。小儿死亡称夭折,通常用木板钉匣装殓,称火匣子。也有用篾席裹尸的,均放置岩洞内。患麻疯病死亡,将尸体火化深埋,或将棺柩长期悬于石岩内。

丧事新办

成立治丧委员会:负责丧事的安排和协调。

讣告亲友吊唁:通知亲友逝者的死亡时间和葬礼安排。

举行追悼会:亲友聚集,进行悼念活动。

送葬:将逝者安葬在墓地。

其他程序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并穿上寿衣,通常在断气后立即进行。

停灵: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亲友前来吊唁。

守灵:亲友轮流守护在灵堂,接受吊唁。

大殓:在家属面前将死者移入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

摔盆儿:出殡时,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象征告别。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这些程序反映了民国时期殡葬礼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有传统的宗教仪式,也有现代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