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申请取保候审
本人、家属或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审批程序
办案机关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县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提出保证人或提交保证金,经办案机关审查。
填制《取保候审决定书》。
宣布规定和告知法律责任
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规定,交代事项,告知法律责任。
执行取保候审
将被取保候审人移交派出所执行。
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
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以及卷宗材料后,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
同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
法院审判
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后,法院会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以确保其在审判过程中的自由但受限的状态。
法院可能会安排多次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要求被取保候审人提交书面材料、进行庭前会议等。
最终,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
解除取保候审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如未经许可离开指定区域、干扰证人作证等,通常不会在开庭前或判决前被收押。
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判决生效并确定需要执行刑罚时,才会进行收押。
解除取保候审时,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建议
在整个取保候审过程中,被取保候审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随传随到、不离开指定区域等,以免取消取保候审并面临逮捕的风险。同时,建议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以确保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