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通知发布与数据收集: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发布抽检通知,明确抽检的时间范围、比例、对象及要求。各学院整理上一学年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信息,包括不同类型学生的论文。
平台注册与数据录入:参与抽检的高校登录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完成账号注册与数据录入工作,包括学位授予清单、学生毕业论文原文、查重报告等关键信息,并更新专家库。
抽检实施阶段
随机抽取抽检名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教务处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抽检论文的名单,确保抽检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抽检论文在正式送审前,通常会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如查重,以初步筛查论文中可能存在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组织专家评审:抽检论文送交专家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初评阶段每篇论文由3位同行专家进行独立评审,若2位以上专家认为论文不合格,则该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论文。若有1位专家持否定意见,则需进行复评。
抽检结果分析与改进
结果分析: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存在问题的论文,并进行记录和反馈。
改进措施:根据抽检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如返工、全检等,并监督组员按要求检验,以避免漏检、误检等情况。
复检程序 (如适用):申请复检:
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检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其上一级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
确定复检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在公布的复检机构名录中,随机确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
复检实施:复检机构实施复检,初检机构可以派员观察复检过程,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复检结论。
通知结果:市场监管部门将复检结论通知申请人,并通报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住所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这些程序确保了抽检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助于维护教育质量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