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担保人通常需要以下程序:
主体资格审查
担保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般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能证明身份和户籍信息的材料。
企业法人做担保人时,要提供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证明(如资产负债表等)。
提供证明材料
自然人担保人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能证明身份和户籍信息的材料。
企业法人担保人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证明(如资产负债表等)。
签订担保合同
明确担保的方式,比如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
确定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签字盖章确认担保合同内容,确保担保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
签署贷款协议
借款人和贷款机构签署相关的贷款协议,等待贷款机构放款。
审核担保人资质
贷款机构会对担保人的相关证件和个人身份进行查验。
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担保人需依法办理相关法律手续,例如登记备案等,从而确保担保行为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日常监控
担保业务一般包括受理申请、调查评估、审批、签订担保合同、进行日常监控等流程。
解除担保责任
在担保期满或被担保人履行完毕债务后,担保人应及时解除担保责任,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
建议:
在成为担保人之前,务必详细了解担保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可能承担的责任。
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确保担保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签署担保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