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后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阶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聘请的辩护律师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办理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
审查决定阶段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后,会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三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
如果决定同意取保候审,会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提供担保或缴纳保证金阶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提供保证人担保或提供保证金。
保证金的数额应当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
执行阶段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机关会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的规定,并监督其遵守。
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保持联系方式畅通、不从事妨害诉讼的活动等。
遵守规定阶段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
期限与解除阶段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期满后解除取保候审。
解除取保候审时,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案件后续处理阶段
在取保候审期满或者案件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检察院会对证据进行审查,如果证据不足,可能会退回案件给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直接决定撤案;如果证据充足,检察院会传唤嫌疑人进行讯问。
经过调查,如果检察院认为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就会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如果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在法庭审理阶段,检察官会提出量刑建议,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被告人或其辩护人可以进行辩护,出示证据,质证证人。
最后,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在整个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和司法程序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