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重伤处置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检查和确认
当列车行驶中出现异响或跳跃,并经过检查确认是由于钢轨损伤所致时,应立即标记重伤钢轨,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确认。
检查过程中应确认重伤钢轨的具体损伤情况、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以及钢轨对铁路运营的影响程度。
根据检查结果,确认钢轨是否需要立即停运、抢修或更换。
处理原则
重伤钢轨的处理原则是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和顺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停运时间和维修成本。
具体处理原则包括:在不影响铁路运营的前提下,优先抢修或更换钢轨,确保运行安全;在抢修或更换钢轨时,尽量减少停运时间和维修成本,并保证维修质量;对于严重重伤的钢轨,应立即更换;对于非严重重伤的钢轨,可以采取抢修或更换的方式进行处理。
抢修和更换流程
制定详细的抢修和更换方案,明确资源需求和时间计划。
协调运营组织提供支持服务,保证抢修更换过程顺利进行。
对重伤钢轨所在区段进行封锁,并尽快恢复铁路运营。
对于非严重重伤的钢轨,可以利用维修设备进行抢修;对于严重重伤的钢轨,应立即更换。
维修过程中需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维修质量。
维修完毕后,对重伤钢轨进行检测和确认,确保钢轨维修符合要求,可以恢复铁路运营。
应急处置
正线线路钢轨(焊缝)出现重伤时,工务段(代维公司)立即对重伤钢轨(焊缝)地点及其前后各50m线路进行限速,具体限速根据线路允许速度而定。
站线钢轨出现重伤时,限速45km/h。
正线道岔及18号道岔轨件(辙叉心除外)出现重伤时,直股按限速60km/h,曲股按其道岔规定的允许速度运行(8号道岔侧向限速45km/h);站内其它站线道岔轨件出现重伤时,直、曲股按其规定的允许速度运行。辙叉心出现重伤时,直、曲股均按其道岔侧向规定速度运行(18号道岔直、曲股均限速45km/h)。
其他处理措施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钢轨、焊缝及道岔轨件发生严重情况时,应立即封锁线路,并进行紧急或临时处理后,按规定速度放行列车。
对于钢轨核伤和焊缝重伤,可加固处理,并在适宜温度及时进行永久处理;在实施永久处理前应加强检查,发现伤损发展时,应按照钢轨折断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临时处理或永久处理。
裂纹和可能引起轨头揭盖的重伤,应按照钢轨折断进行紧急处理、临时处理或永久处理。
其他重伤可采取修理或焊复方法处理,处理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限速措施。
以上步骤应综合考虑钢轨损伤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