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处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明确财产范围
确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以当事人提供的信息为前提,法院不主动调查确定。
如果涉及“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同生活且未分家,需先进行分家析产,明确夫妻间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及大家庭共同财产。
协商分割
双方应先协商确定财产分割方案,协商一致的,可签订离婚协议,并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离婚协议自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生效。
如果协商不成,需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应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会组织开庭审理,并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作出判决。
法院调解与判决
在财产分割过程中,法院应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判决。即先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分割方案,再由法院进行审查确认;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应提出分割方案,尽量使当事人能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如果仍达不成调解协议,法院再进行依法判决。
执行阶段
财产分割协议或法院判决生效后,一方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财产分割义务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通过查封、扣押、拍卖等方式确保判决的执行,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证据保留
在整个财产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应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财产证明、转账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证明财产的情况和自己的主张。
总结:
财产处理程序包括明确财产范围、协商分割、法院调解与判决以及执行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当事人应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证据,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