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获得至少1小时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这个距离是根据日照时数规定和太阳高度角来计算的。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
D = (H - H1) / tanh
```
其中:
`D` 是日照间距;
`H` 是前幢房屋女儿墙顶面至地面的高度;
`H1` 是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的高度;
`tanh` 是双曲正切函数,表示太阳高度角 `h` 的正切值。
日照间距系数
为了简化计算,日照间距通常换算成日照间距系数 `L`,其计算公式为:
```
L = D / (H - H1)
```
或者
```
D = L × (H - H1)
```
其中 `L` 是日照间距系数,表示单位高度的建筑所需日照间距。
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日照间距的变化规律受到建筑朝向、日照时数和地形坡度的影响。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时,日照间距会有所变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时,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规定要求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住宅楼的最小日照间距为1.5小时,即南面楼的北墙到北面楼的南墙的直线距离。
额外说明
`H1` 的取值通常为0.8米至0.9米,具体数值可能根据当地规范有所不同。
某些情况下,为了争取更多的日照,可能会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以减少建筑间距。
以上信息提供了关于日照间距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