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大火中的教师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舞台失火,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孩子们及他们的老师在一个大礼堂里开会。在紧要关头,老师们没有先走,而是站在门口指挥孩子们逃生,最终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命。这场火灾导致288名中小学生和37名老师不幸遇难,而领导们则全部脱险。
绝症小女孩的乐观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都患上了绝症,只能活一百天。小男孩整天愁眉苦脸,抱怨周围的人,最终带着遗憾去世。而小女孩则乐观地将自己的快乐送给慈祥的老人,每天给他们讲故事、唱歌,直到最后一天她的微笑仍留在老人心中。
弘一法师的遗体处理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这个细节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切怜悯与敬畏。
烫鼠经历
高中时,作者曾用开水烫一只老鼠,后来发现老鼠并未死亡,而是带着伤活着。这次经历让作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份量,从此对生命产生了敬畏。
史怀泽的敬畏生命
德国思想家史怀泽在非洲志愿行医时,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和神圣,从此将“敬畏生命”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公交车司机的临危不惧
一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他做了三件事:将车停在路边,打开车门,熄灭发动机,确保了汽车和旅客的安全,然后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个行为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感。
张海迪的坚强
张海迪自幼失去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博士学位。她的精神支柱是保尔·柯察金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藏羚羊的跪拜
藏羚羊在被捕猎者追赶时,会跪拜求饶,这种行为体现了它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求生的本能。
这些事例都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从教师舍生忘死到绝症患者的乐观面对,从法师的遗体处理到普通人的日常善行,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敬畏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