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他的写作背景深受当时俄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社会背景
托尔斯泰生活在俄国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封建农奴制逐步崩溃,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贵族和资产阶级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但道德情操高尚淳朴。
个人经历
托尔斯泰在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接触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开始对沙皇专制制度不满。
1851年至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之役,并开始写作。
1855年退伍后,进入文学界,并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影响下,完成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家庭影响
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父亲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母亲是贵族出身,但他在童年时期就失去了父母,由姑母监护长大。
创作历程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包括《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和《复活》(1899年)。
他在晚年致力于农民教育,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从事体力劳动,并试图通过宗教和伦理来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托尔斯泰的创作背景和经历使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他通过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贵族生活的虚伪和腐朽,同时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和高尚品德。他的思想和创作对后世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