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其写作背景如下:
时间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击袁绍残部。
军事行动:五月,曹操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战略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曾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迫使曹操在次年(建安十二年)北上征伐乌桓。
战役结果:在田畴的指引下,曹操在同年八月取得决定性胜利,巩固了后方,为次年南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创作动机:曹操在胜利回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表达了他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如下: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海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宽广胸襟,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雄浑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