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风格是 15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这一风格是对中世纪神权至上和禁欲主义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和元素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
文艺复兴风格的特点
强调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 ,如地面铺装采用几何方形图案装饰。继承古典建筑中的柱式系统
,形式上用古典柱式和拱券的样式装饰半露的方柱和墙面。
使用各种织物陈设,如墙上的帘幔、壁毯、床上的床帏等,以及大理石、壁画、天顶画、雕刻等来装饰室内。
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如半圆形拱券和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
强调集中式布局,追求庄严对称的效果,建筑尺度宜人和谐,门窗排列整齐、距离相等。
追求开放和自由,空间比较开敞,善于在秩序中发扬自由。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宗教建筑: 梵蒂冈城的圣彼得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等。 民用建筑
艺术作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响
文艺复兴风格对后世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认为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