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简介

时间:2025-03-10 21:17:59 手机游戏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的杰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珍品。以下是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详细简介:

作者与时代背景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北宋中期。

作品概述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北宋风俗画作品,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艺术特点

该画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迷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画卷结构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描绘了疏林薄雾、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等景象,以及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各种活动丰富,包括商贸、交通、日常生活等。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旁屋宇鳞次栉比,各种商店、食肆、庙宇等应有尽有,街市行人川流不息。

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风俗画,也是研究北宋时期城市生活、社会风俗、经济形态等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画卷中的细致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情绪和人物的生动性,展现了北宋中期生活的丰富面貌和百姓的生活情趣。

收藏与传承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华和百态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

综上所述,《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世界名画,更是北宋时期社会的缩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