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珪,是南朝时期吴郡钱塘人。他自幼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并且精通佛学。然而,他性格谦逊,从不因自己的长处而傲慢待人。家中贫困,仅靠种植蔬菜为生。
有一次,范元琰外出,发现有人正在偷盗他家的白菜。他迅速退走,母亲询问原因,他如实回答。当被问及偷盗者的身份时,范元琰表示,他之所以退走,是担心对方感到羞耻,因此不愿透露其姓名。于是,母子俩保守了这个秘密。
此外,范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时有人会偷盗他家的竹笋。范元琰便砍伐树木,在水沟上建起了一座桥,方便偷盗者过河。这一善举使偷盗者深感惭愧,从此这一带再也没有人偷窃了。
范元琰的善良行为不仅体现在对偷盗者的宽容上,更在于他处处为对方着想,以善心对待他人。这种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