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映雪读书
孙康是晋代京兆人,官至御史大夫。他幼时酷爱学习,但家中贫穷,无法购买灯油。冬天夜里,他利用雪地的反光来照明读书,从而克服了没有灯油的困难。
诸葛亮学兵法
诸葛亮小时候跟随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为了延长学习时间,他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里面放小米,利用公鸡啄食小米时发出的声音来代替下课铃声。
孙敬悬梁刺股
孙敬是汉朝人,从小勤奋好学。为了避免打盹,他用绳子拴住头发挂在房梁上,用锥子刺大腿以提神。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被称为“悬梁刺股”。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学习不打瞌睡,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此保持清醒继续读书。
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是东晋人,因家境贫寒无法购买灯油,夏天夜晚捉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利用萤光读书。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无钱供他读书。他靠在沙地上写画和诵读古人的篇章学习,最终成为著名文学家。
宋濂借书苦读
宋濂小时候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到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还进行抄写,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学习。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小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晚上寒冷时,他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最终成为著名文学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为了买到想买的明代笑话书《谑浪》,他在冬日的狂风暴雪中跑到图书馆抄书,历时十八天。
墨池由来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每次写完字后,都到门前的池塘洗毛笔,久而久之,池塘变成了墨水池,他因此被称为“书圣”。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名人们在不同环境下刻苦读书的精神和毅力,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