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汉族,出生于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
华罗庚教授1985年6月12日逝世后,华老的家乡——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即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的主要成就包括:
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
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这些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和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他不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中国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