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是指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期间,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而发动。
事变背景: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试图扶植前清朝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但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反对。
2. 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掩护其在东北的侵略行动,日本决定在上海制造事端。
事变经过:
1.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抵抗。
2. 日军对中国军队的阵地及民宅、商店进行了狂轰滥炸,并发动了四次总攻,但均遭败绩。
3. 在英、美等国领事的调停下,中日双方于1932年3月3日达成停战协定,上海非军事化。
主要指挥官:
中国方面: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
日本方面:盐泽幸一
战斗结果:
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表现英勇,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死伤近万人。
日军最终占领上海,但未能实现其长期占领中国的野心。
历史影响:
1. 一二八事变是抗战中中日军队首次全面对抗,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改变国际认知,推动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2. 该事件振奋了中国抗日精神,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一二八事变是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事件,中国军队在此战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