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盈配合的公差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使用要求、加工和装配的便利性、经济性以及零件的材料和装配环境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选择原则和建议:
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与配合类型。过盈配合通常用于需要高强度连接的场合,如轴承与轴的连接,以确保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松动。
便于加工和装配
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公差等级以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过盈配合的孔的公差带应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以便于轴能够顺利压入孔内。
考虑经济性
在保证零件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公差与配合的成本。选择公差等级时,需要在精度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计算配合公差
配合公差TC的计算公式为:TC = dH - dS,其中TC为配合公差,dH为孔的公差带,dS为轴的公差带。通过查表得出孔和轴的极限偏差,进而确定最小和最大过盈量。
考虑热膨胀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零件在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因温度变化而膨胀或收缩,因此预留一定的间隙可以避免装配困难或损坏零件。
选择合适的公差代号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公差代号,例如,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通常轴承内径公差带与H6、H7等配合时,会变成过盈配合。
示例
以孔径为Φ30mm的过盈配合为例,若孔的公差带为H7(+0.021/+0.000),轴的公差带为P6(+0.035/+0.022),则:
孔的最大尺寸为30.021mm,最小尺寸为30.000mm。
轴的最大尺寸为30.035mm,最小尺寸为30.022mm。
最小过盈量Ymin = 30.021mm - 30.022mm = -0.001mm。
最大过盈量Ymax = 30.000mm - 30.035mm = -0.035mm。
由于最小过盈量为负值,因此该配合为过盈配合。
建议
在选择过盈配合时,首先要明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功能,然后综合考虑加工和装配的便利性、经济性及热膨胀等因素。
通过精确计算配合公差,确保零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若需要经常拆装,可以考虑使用过渡配合,以减少装配难度和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