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这个词最初来源于社会学,用来描述一种社会文化模式在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既无法稳定下来,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繁琐和艰难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内卷”现象常常出现在教育、职场、科研等领域,表现为竞争压力的增加、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资源分配的固化等。人们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可能会采取过度努力、竞争、比较、模仿等行为,从而陷入一种无休止的循环中。
通俗地讲,“内卷”指的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参与竞争的各方不断加码投入,甚至达到非理性的程度。这种竞争往往是无意义的,因为尽管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整体收益并没有因此增加,反而可能导致个体和集体的福祉下降。
此外,“内卷”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被自愿”的竞争,即人们可能并非出于自愿,但由于社会压力和期望,而不得不参与到这种无效的竞争中。
总的来说,“内卷”是一个描述现代社会中非理性、过度竞争现象的流行语,它反映了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成功而采取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一种无序、非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