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时间:2025-03-10 14:36:08 手机游戏

学习动机是指 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学习需要:

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包括自我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自我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诱因:

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是外部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特定的学业目标。

学习动机的功能包括:

激发功能: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开始学习活动。

指向功能:

学习动机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行为指向特定的学业目标。

维持功能:

学习动机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

调节功能:

学习动机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能够根据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此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自个体的心理需要,如求知欲、好奇心、自主感和创造力;外部动机源于外界环境的激励,如奖励、惩罚、社会地位等。

一般学习动机和具体学习动机:

一般学习动机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始终,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具体学习动机是在某一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

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为满足;附属内驱力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许;自我提高内驱力通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威望以及自我价值。

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包括: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控制动机水平,保持适中的动机强度,以维持最佳的学习效率。

3. 给予恰当评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 维护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5.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通过理解和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