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剑桥大学,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和“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在高中时期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1711年至1713年间,他攻读法律。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他完成了第一部剧本《俄狄浦斯王》。1718年,《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9年,伏尔泰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等。1743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他的代表作包括《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也因此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多次被逐出国门。
伏尔泰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他的言论和作品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