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汉族,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世代务农,曾任里长。他因不满隋炀帝征讨高句丽,举兵抗隋,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建立夏国,称雄河北。
早期经历
窦建德出身于河北普通地主家庭,自称是东汉大司空窦融17世孙,辽东宣王窦拓玄孙。
他曾任里长,因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
起义与建立夏国
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后,他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河北。
公元617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西南)筑坛场,称长乐王,年号丁丑,攻占信都、清河等郡。
次年,窦建德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年号为王凤,国号夏。
统治与政策
窦建德在统治区域内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政治清明,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
他对待所有的人都很和善,包括唐朝的俘虏,体现了他仁德的一面。
失败与被杀
公元621年,窦建德率军驰援王世充,在牛口布阵时,因轻敌兵败被俘,最终被杀于长安。
在窦建德管辖地区内,他实行了一系列仁政,使得境内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
窦建德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农民起义领袖,他虽然最终败给了秦王李世民,但他在河北地区的统治和政策使得当地百姓在乱世中有了庇护之所,他的死也体现了古代帝王的战力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