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的诞生简介如下:
起源
国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荷兰的歌曲《威廉·凡·拿骚》,这是反映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最早的歌曲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1935年。这首歌曲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其歌词和旋律高昂激越,表达了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和战斗精神。
创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田汉和聂耳为唤起民族觉醒和鼓舞人民斗志,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在创作歌词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聂耳主动承担曲谱的创作,并在日本东京完成了曲谱定稿。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填写新歌词。
1982年12月1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的地位和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中国的国家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法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国歌的演奏、演唱和使用。
通过以上简介,我们可以看到《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背景,以及它在激发民族精神和维护国家尊严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