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历史记载,纸最初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与树皮布文化有密切关系。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制造出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从而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纸的制作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组合,初步脱水后,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从西汉到唐宋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纸的原料来源不断扩大,包括藤、桑皮、粗布、石块等,并且出现了用日晒夜收的方法漂白麻纤维以制纸等创新技术。到了明代,中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的制作技术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公元650年左右,造纸术传入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逐渐传入阿拉伯地区,并在7世纪以前西传至西亚地区。到了12世纪初,纸张已经传入西班牙,随后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