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画”与“擘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侧重点不同
擘画:使用场合多为宏大主题,“擘”字较生僻。如秦牧在《艺海拾贝·南国盆景》中所述:“不过一种是在千数百亩的广阔土地上经营擘划,一种是在一平方尺不到的盆子里匠心独运罢了。”。
擎画:“往上托,高举”义,常见词语有“擎旗”、“擎天柱”、“众擎易举”等,“擎”字容易给人以充满力量的正能量联想。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中所述:“汪秀才眼看爱姬失去,难道就是这样罢了。他是个有擘划的人,即忙着人四路找听,是省府州县闹热市镇去处,即贴了榜文。”。
指代不同
擘画:筹划,布置。如《艺海拾贝·南国盆景》中的描述。
擎画:安排。如《二刻拍案惊奇》中的描述。
引证用法不同
擘画: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对宏大主题的筹划和布置,如秦牧的《艺海拾贝·南国盆景》。
擎画: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具体的安排和动作,如《二刻拍案惊奇》中的描述。
绘画方法的区别
擎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绘画方法,是指手握笔杆,从上方向下施笔,以坚定、有力的手势画出线条和轮廓。笔法力度强劲,线条粗细不一,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常用于绘制树木、山石、动物等具有生命力的物体,以表现它们的力量和生气。
擘画: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绘画方法,是指手握笔杆,从下方向上施笔,以柔和、流畅的手势画出线条和轮廓。笔法轻柔,线条细腻、曲折,富有柔和和流动感。常用于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等具有柔美和静态的物体,以表现它们的温柔和雅致。
误写与正确写法
擎画:是“擘画”的形近误用。由于“擘画”的使用场合多为宏大主题,加上“擘”字较生僻,人们容易误读误写为“擎”字,导致“擎画”成为“擘画”的误写。
总结:
“擎画”与“擘画”在侧重点、指代、引证用法以及绘画方法上均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强调力量和正能量,常见于具体安排和动作的描述;后者强调柔和和流畅,常用于宏大主题的筹划和布置。此外,“擎画”实际上是“擘画”的误写,由于字形的相近和“擘”字生僻,导致人们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