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这些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可以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遵纪守法教育:
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规章制度,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实施养成教育。特别是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的教育,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真诚待人和乐于助人的教育:
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这包括真诚地理解、对待他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等。通过这种教育,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道德规范进校园活动:
学校可以继续开展以“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实践活动为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诚实守信教育:
包括诚实待人、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拾到东西要归还或交公。作业和考试要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的教育:
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具体的日常行为要求:
如遵守时间、遵守双方约定会面的时间,不迟到。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作弊,不抄袭,不推卸责任,不违反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和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