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本核算是医疗机构中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涉及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以下是医院成本核算的详细步骤和要点:
明确成本核算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成本核算部门负责费用的核算和收入的管理。
相关部门如人事薪酬部门、医保部门、后勤部门等需采集人员数量、工作量、房屋面积等成本相关基础数据。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根据业务活动特点和管理需要,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常见的成本核算对象包括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成本等。
归集直接费用和分配间接费用
将直接费用(如药品费用、材料消耗、设备折旧等)归集至成本核算对象。
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动因或分配基础,将间接费用(如医院日常管理、后勤支持等)分配至成本核算对象。
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
通过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
在三级分摊体系下,确定成本额、划分成本责任中心和确定成本分摊系数。
编制成本报告
根据成本核算结果,编制成本报告,提供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所需的成本信息。
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
科室成本:包括临床服务类费用、医疗技术类费用、医疗辅助类费用、行政后勤类费用等。
诊次成本:以每次就诊为对象,计算每次就诊的成本。
床日成本:以每天住院为对象,计算每天住院的成本。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以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计算每个项目的成本。
病种成本:以各病种为对象,计算每种病种的成本。
DRG成本:以各DRG组为对象,计算每组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意义
处理“看病难”问题:成本核算可以提供真实的成本数据,成为政府资金投入的根据,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科学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成本核算覆盖医院人力、药品、病床、水电、资产等多方面,保障医院整体利益。
制作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根据:成本核算数据是物价单位制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依据。
评估医院绩效:成本核算结果是评估医院整体运作效率的主要依据。
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成本核算意识不强:许多职工认为成本核算是财务和管理部门的职能,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管理方式落后:一些医院实行单独的部门进行财政核算,未将成本管理与个人利益挂钩,限制工作积极性。
管理设施不配套:成本核算需要相应的设施和人员支持,但一些医院在这方面存在不足。
成本核算的步骤
明确成本核算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别核算费用和收入,采集基础数据。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根据成本信息需求确定成本项目和范围。
归集直接费用,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动因或分配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至成本核算对象。
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编制成本报告。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点,医院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为内部管理、外部监管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