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始建于 1986年,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NSFNET的主要作用是将美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连接到分布在美国不同地区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并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与超级计算机中心相连。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
NSFNET对Internet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替代ARPANet成为主要主干网:
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推动网络速度提升:
IBM与MCI和Merit一起,将NSFNET过渡到更快的T1连接,并于1992年初过渡到T3路由器。IBM发明的45Mbps T3骨干网使网络速度大大提高,使互联网最终能够向企业和公众开放。
促进科研和教育发展:
NSFNET的建立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开展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并且引发了商业界的想象力。它为科研和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为Internet的开放性和商业化奠定基础:
NSFNET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这一转变促进了Internet的商业化进程,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的通信和商业工具。
综上所述,NSFNET在1986年建立,并通过其技术创新和开放策略,为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