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运达施工现场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要求,以确保物资的安全和质量,防止丢失和损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保护措施和要求:
卸车与堆码
物资卸车时应整托卸下,使用人工推卸,避免损坏包装物。
物资最多堆码二层,以防止压坏包装物,造成散包或散垛。
所有金属部件需在干燥、密封和通风良好的场所贮存。
仓库选择与管理
仓库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不受洪水和雨雪灾害影响的位置。
仓库面积应在500至1000平方米之间,通风良好且无漏雨现象。
仓库内部需配备灭火器、防火砂等灭火设备,并确保仓库周围10米内无火源和火种。
照明设备应选用防爆型,存放产品时注意通风防潮。
产品检验与入库
产品运抵工地现场后,首先进行例行检验,发现问题不得办理入库手续。
检验合格的产品需填写“材料入库单”并附上检验记录,作为入库依据。
仓库管理人员在验证无误后签字确认,产品方可入库,并进行挂牌标识和分类存放。
产品出库程序
仓库管理人员应认真审核“材料出库单”,查看手续是否齐全,核对印鉴。
材料出库单不能有涂改,不准用白条子领料。
出库产品需按合同点交,确保数量、品种及外观无误。
防火与防盗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隔离措施,确保人员和物资安全。
仓库内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物资存放应整齐有序,留有安全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
记录与台账
建议设立专账目,专人管理物资的领用、发货和记录,避免丢失和被盗。
建立仓库材料管理台账,按先后出厂顺序、出厂编号、不同规格型号分别存放,并建立档案。
定期检查与维护
对运达施工现场的物资应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保质期、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发现任何质量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修复、更换或报告供应商。
员工培训与合规要求
所有参与物资搬运和保护工作的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意识。
施工现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如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和要求,可以有效保护物资在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