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Chang'e 4)是中国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于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它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其中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与实地探测。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嫦娥四号的任务核心在于探究月球背面的地壳构造、岩石化学成分以及月表的物理特性。为此,探测器携带了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设备,如光学成像仪、低频射电探测仪和中性原子探测仪等,能够采集到高精确度的影像资料和数据,从而助力科学家更深层次地揭示月球表面的特性和演化历程。
嫦娥四号在月背实施的着陆与巡视任务,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与实地探测的先河。这一任务不仅为后续的月球科学研究、资源勘察和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航天事业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实践经验。
截至2021年3月8日,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工作795个地球日。此外,嫦娥四号任务还包括了中继卫星“鹊桥”的发射,该卫星于2018年5月21日成功发射,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综上所述,嫦娥四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月背软着陆,还为科学研究和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