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

时间:2025-03-08 12:53:46 手机游戏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范围不同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

制定时间不同

《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号颁布,1987年1月1号开始施行。

《民法总则》:制定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背景不同

《民法通则》:制定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中国面临的是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因此《民法通则》非常看重经济功能。

《民法总则》:制定于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和法治理念。

内容不同

《民法总则》:涵盖了《民法通则》的部分内容,并规定了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大量原本属于民法分则的内容。此外,《民法总则》把人身关系的民法调整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序位,体现了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民法通则》:先谈财产关系,再谈人身关系,体现了对经济功能的重视。

法律效果

《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仍然有效,与《民法总则》有不一致的地方以《民法总则》为准。

总结: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在范围、制定时间、背景和内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和法治理念,而《民法通则》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重点在于解决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功能。两者在具体规定和法律效果上也有所不同,目前《民法总则》已经取代《民法通则》成为有效的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