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由明朝思想家、政治家王守仁所著。以下是该篇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翻译
```
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蜡祭,仪式结束后,他出游到宫门外的观景台上,感慨地叹息。他的叹息,大概是因为鲁国的状况。言偃在旁边问:“先生为何叹息?”孔子说:“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那种天下为公的理想,我虽然没有赶上夏商周三代英明的君主,但我对此抱有志向。”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公。选拔贤能之士,推崇诚信,增进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壮年人各尽其用,幼童得以成长,孤寡孤独和残疾者都能得到照顾。男子有适当的工作,女子有归宿。财物不应被浪费,而应被用于公益;力量不应只为个人所使用,而应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盗窃和乱贼不会发生,所以连门户都不必关闭,这就是所谓的‘大同’。”
```
以上翻译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含义,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