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履职效益:
评估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包括职责履行的时效性和成效性等。
机构配置效益:
评估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其对工作的影响,如机构配置的优化程度和运行效率等。
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效益:
评估编制和领导职数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包括编制使用的合规性和领导职数的配备情况等。
用编进人计划使用效益:
评估用编进人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如计划完成度、人员配备的及时性和适应性等。
对比赶超:
通过与其他单位或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单位在机构编制使用方面的进步和赶超情况。
工作创新对比:
评估单位在工作中的创新情况,包括新方法、新措施的应用及其效果。
职责履行全面性及履职实效认可度: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测评、查阅资料等方式,综合分析各单位的履职情况及其认可度。
整改台账和整改措施:
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并逐一落实整改措施,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和管理。
这些评估内容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为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和加强编制资源使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