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主要特点如下:
老龄化程度加深: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持续。
地区差异明显:
城市的老龄化程度相对低于农村,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进程早于中西部地区。例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而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且供给不足: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然而,当前的养老服务供给还存在不足,养老机构床位配比较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较为突出。
老年抚养比上升:
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加重,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压力增大。
快速进入重度老龄化:
预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增加到4.2亿人左右,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率将相继达到峰值。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
未富先老现象突出:
我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的情况下,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使得社会保障能力不足,养老支出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呈现出程度深、速度快、地区差异大、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且供给不足等特点,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建议加大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