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余高是指 焊缝表面两焊趾连线上的那部分金属高度。它通常出现在焊接结构的末端,是焊接工艺的一部分。焊缝余高的存在有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作用
保温和缓冷:最后一层焊缝起到保温和缓冷的作用,有助于细化晶粒,减少焊接应力。
收集杂物:余高可以作为气孔等杂物的收集区,有助于提高焊缝质量。
消极作用
应力集中:余高部分比周围材料突出,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增加裂纹的风险和降低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
形状突变:余高导致设备在某些部位形成形状突变,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和寿命。
影响无损检测:过高的余高可能影响无损检测的准确性。
标准要求
国内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150,对接焊缝的焊缝余高不应超过3mm。
国外标准:如AWS D1.1,也规定对接焊缝的焊缝余高不应超过3mm。
特定行业要求:对于需要疲劳分析设计的容器,余高通常需要去除,使焊缝表面与母材表面保持齐平。
建议
设计阶段:在焊接结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焊缝余高的影响,确保其在满足工艺需求的同时,不会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焊接过程:在焊接过程中,应控制好焊接线能量,避免因线能量过大导致焊缝余高过高。
检测与修磨:焊缝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如无损检测,如发现余高过高,应及时修磨,确保焊缝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焊缝余高,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